走!去野游|福建德化:当代白瓷
4
“走!去野游”的第四站目的地
是被誉为“中国白瓷之乡”的
德化县
德化位于福建省中部,泉州市西北部,
有丰富的植物、动物和矿产资源,
当地的高岭土更是陶瓷产业重要的原料,
德化传统瓷土水碓
月记窑:德化仅存还在延烧的传统龙窑(航拍)
德化瓷花制作 查彩端
请输
我们邀请了国际上非常活跃的中国当代手工艺画廊Ting-Ying艺廊联合创始人应健,作为活动第四站的野游向导,分享他与当地手工艺人合作,挖掘白瓷传统与德化历史,并推进当代陶瓷发展的设计故事。
应健
艺廊主、陶瓷学者、媒体⼈、当代⼿工艺推动者
Ting-Ying艺廊联合创始人
“⾼岭KAOLIN”陶瓷⾃媒体平台联合创始人
与英国著名陶瓷设计师、艺术家Peter Ting联合创立的Ting-Ying艺廊致力于推广中国德化白瓷传统工艺的当代化呈现;2018年,因其对当代⼿工艺的突出贡献被英国《Tatler》杂志中国版评选为「Generation T中国100新锐先锋」;2019年,作为展览顾问、与英国V&A博物馆联合推出「德化⽩瓷:对话进行时」特展。Q1
你对德化的初印象是?住过一段时间后,有哪些改观?
德化是中国陶瓷主产区中唯一的一个县级市,2007年我第一次来德化进行创作。回想当时,深深印刻在我脑海里的不是陶瓷,而是在闽南深山国道中长途大巴迂回四个多小时的路途。
德化县城
如果以“德化陶瓷”为关键词搜索,会出现很多端庄静穆的白瓷佛像,这也是大家对德化的初印象。德化的瓷塑技艺几百年来一直延续着这项传统,在明代更是出现过像何朝宗这样极具代表性的瓷塑名匠。
德化陶瓷博物馆何朝宗观音
对我而言,德化的魅力远不止于传统瓷塑的创作,本地规模化的茶具、餐具生产、工艺瓷出口都发展的很好,许多世界知名品牌都在这里寻求代工生产。在这个拥有35万人口的小县城,却有几千家陶瓷厂,向全球供应产品,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这也是我一直想向大家展现的德化,一个有着深厚传统、但又非常与时俱进、有创新的陶瓷之都。
德化陶瓷一厂旧址
Q2
德化作为“中国陶瓷之乡”,当地的艺术生态培育做得如何?
用传统龙窑匣钵装烧瓷器
德化不仅是“中国陶瓷之乡”,也是“世界陶瓷之都”。根据古陶瓷专家约翰·艾尔斯(John Ayers)的说法,第一件到达欧洲的中国瓷器是1295年马可·波罗从中国回到家乡意大利时,带回去的德化产青白釉四系罐,现存于威尼斯圣马可教堂。17世纪,产于德化的陶瓷器皿和雕塑因晶莹剔透、通体洁白,受到欧洲市场的狂热追捧,成为最早的来自中国的奢侈品,被称为“Blanc de Chine”,即“中国白”。这股热潮也催生了德国梅森陶瓷的诞生,开启了欧洲陶瓷史。
作为千年瓷都德化,当地匠人们通过世代传习,非常完整的保存和继承了瓷塑工艺,如今很多陶瓷工作室还是以创作传统瓷塑为主,巧夺天工的观音、达摩、弥勒佛等雕塑作品颇有古风之韵,甚至连一根发丝、一折衣纹、一朵浪花的造型和技法都和古人之作无差,让人惊叹连连如何能将这般精髓流传千年。我以为,一方面是德化人对传统的敬重、热爱和钻研,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市场对闻名全球的德化瓷塑作品的长期需求。
德化当地传统雕塑艺人许成全
可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深耕在德化当地的工艺世家和年轻陶艺家们也受累于传统、产生了一些“近亲繁殖”的创作样本,对创造力来说是一种无形的束缚。这也是所有传统陶瓷产区所面临的问题。令人欣喜的是,新一代的艺术家已经开始对这个现象进行思考和突破。
越来越多的外来艺术家来到德化进行学习和创作,也为本地的艺术生态起到了积极作用。他们有着截然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创作手法,而德化本地精湛的传统技艺激发了他们无限的想象力、同时也提供了实现的可能性。
明代德化心默子款瓷塑观音(左)&苏献忠作品(右)(英国V&A博物馆特展《德化白瓷:对话进行时》)
历史上不同时期的德化陶瓷制品(英国V&A博物馆特展《德化白瓷:对话进行时》)
Q3
是什么让你决定创办Ting-Ying艺廊?
现在回想起2017年创立Ting-Ying艺廊,好像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水到渠成。长年往返于英国与中国之间,我在伦敦结识了不少工作室陶艺家和陶瓷设计师。在好友、陶瓷设计师陆舟的引荐下,我有幸认识了同样与德化结缘的华裔陶瓷设计师Peter Ting(丁念祖)。他第一次到德化是2004年,比我早了三年,我们都是被德化陶瓷与身俱来的DNA所吸引。
2016年,我们合作为皇家礼炮设计并定制了全套陶瓷餐具及装饰作品,为品牌在次年的香港巴塞尔艺术展期间的VIP体验式晚宴做准备。这次与德化匠人及工厂长达一年的合作,让我们加深了对德化陶瓷文化和技艺的理解,也希望能在未来做些事情来分享我们对德化陶瓷的挚爱。
2017年初我们受邀策划首届Tresor当代国际手工艺展览的特别主题单元“Living Tradition”,于是我和Peter Ting一拍即合,决定成立艺廊,将目光投向德化本地专注于创作的艺术家,在保留传统技能和知识的基础上,为他们架构一个与当代国际陶艺交流和合作的平台。
左:Ting-Ying 艺廊在瑞士巴塞尔
右:英国V&A博物馆特展“德化白瓷:对话进行时”
左:Lucille Lewin
右:在龙窑内的四位艺术家,左起:Peter Ting、Jeffry Michell、苏献忠、Lucille Lewin
那一年,我们怀着满腔热情,带着苏献忠、兰全盛、陈德生、以及Peter Ting的作品在瑞士展出,通过他们的作品将传统和当下连结;我们还邀请了香港摄影师Calvin Sit拍摄了德化的风土人情及工匠们的制作工艺,用影像讲述一个千年陶瓷之都的勃勃生机。在现场获得的积极反馈,让我们发现德化瓷器在当今艺术世界中仍然能引起共鸣,也给予我们运营Ting-Ying艺廊更坚定的信心。
Q4
可以分享几个关于本地传统文化和手工艺人的故事吗?
祖龙宫
德化的传统和闽南大部分地区一样,最让人记忆深刻的就是神多,陶瓷产区自然是少不了要供奉“窑神”的。当地的祖龙宫就是供奉窑神“窑坊公”(俗名林炳)的宫庙,每逢窑坊公诞辰之日(即每年农历五月十六日),做瓷的人们都要在这里举行隆重的奉祀庆典活动。仪式上从事陶瓷生产的人士需要奉祀供品,陶瓷厂家一般都奉上新开发并获得订单的产品,而陶瓷艺术家及匠人则供奉新创作的作品。最为有趣的是,在如此传统的建筑中,各家各户除了奉上传统题材的作品之外,更多的则是西洋人物,甚至是圣诞题材的摆件。
德化本地的艺术家和匠人都比较安静和低调,可能由于世代创作佛像的原因,他们追求向善的美、充满爱的微笑。然而他们却有很多故事,比如苏献忠,他是德化声名显赫的制瓷世家“蕴玉瓷庄”第四代传人,他的曾祖父苏学金(1869-1919)为晚清著名陶瓷雕塑大师“博及渔人”。虽然有着渊远的家族传承,但是苏献忠却大胆求变,比如用很简洁的现代抽象手法重新诠释德化白瓷的经典佛教形象。还有他的《纸》系列,用另外一种方式去探讨白瓷有什么样的存在方式。
Paper No.1, 苏献忠, 2017年, 中国德化, Museum no. FE.52-2018.
©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London
Q5
你不仅在国际上不断推动德化白瓷的研究,也邀请全球的设计师、艺术家到德化驻地考察,与手工艺人紧密交流。可以分享几个驻留的故事吗?
“德化的语言就是白色的。”这是我的搭档Peter Ting对德化的形容。在如此封闭且传统的陶瓷产区,几个世纪以来仅用一种颜色,穷尽万般变化。对于每一个初到德化的外来陶艺家来说,德化是一个陌生的世界。德化的瓷土拥有奇特的魔力,它的知名度或许比不上景德镇的高岭土,但它的通透度与塑形能力,却让最见多识广的艺术家也欣喜若狂。
祖龙宫:美国陶艺家Jeffry Michell(左)与英国陶艺家 Lucille Lewin
2019年5月,我们邀请了英国艺术家Lucille Lewin和美国艺术家Jeffry Mitchell到德化驻场,为V&A在9月开始的临展“德化白瓷:对话进行时”进行创作。他们俩都是第一次来中国,显得尤为紧张和兴奋,我们带他们去看博物馆和寺庙,走访本地艺术家和匠人,去吃路边摊和农家乐,让他们就像当地人一样去生活。这是一个很奇妙的化学反应的过程,他们从笨拙地模仿匠人的工艺、到理解这背后的文化含义,再到最后与匠人合作进行创作,将东西方的美学理念结合,创作出让人耳目一新的作品。Jeffry Mitchell最终呈现的作品吸收了德化白瓷中的很多经典图像,比如梅花树、佛教中的狮子、出口欧洲的人骑马形象等等。
Jeffry Michell、Lucille Lewin结合德化当地艺人查彩端的瓷花完成创作
不管是对外国艺术家来说、还是对本地匠人而言,这个驻场合作是一种相互吸收养分的过程、是一种自我挑战、更是一种自我升华。Lucille Lewin 回忆这段驻场经历时,不由的感慨: “我在德化的每一分钟都如此令人难忘,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和技能。我学会了如何饮茶、如何欣赏东方之美,我开始大量阅读有关德化、有关中国的资料,我已经深深的爱上了这里的一切。”
Q6
因为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国际的交流甚至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都受到很大的影响。疫情过去之后,你会做出什么工作调整吗?
我们非常幸运,二月底在伦敦参加英国手工艺协会举办的COLLECT当代工艺与艺术设计展,应该是在英国疫情爆发前最后的一个展览活动了。但我们4月份在东方陶瓷学会的演讲、以及5月份的展览都已经延期了;因为欧洲各大博物馆的闭馆,我们5月份在英国V&A博物馆特展的撤展计划也有待商榷。这枚“暂停”键按得有点突然,所有的活动都处在停摆的状态。
但我们还是很乐观的,正好利用这段相对比较安静的时间去思考、去规划,花更多的时间和艺术家、藏家、策展人沟通,所以我们现在甚至都比之前要忙碌。希望在一切恢复正常的时候,我们将以一个更好的状态重新出发。
同时,我们也正在积极联合其他手工艺画廊策划组织线上展览和社交媒体互动,在这种艰难的时刻我们更需要艺术,也更需要抱团取暖。
注:德化白瓷因其瓷土精细、坚密、塑性好等特点而晶莹如玉。施过釉的德化白瓷犹如凝脂,故有“象牙白”、“猪油白”、“鹅绒白”等别称,在中国白瓷系统中具有独特的质感,在法国则被称为“Blanc De Chine中国白”。
©Ting-Ying Gallery
Jeffry Mitchell, 梅花树, 2019
©Ting-Ying Gallery
Cup and saucer, designed by Peter Ting, 2010, Dehua, China. Museum no. FE.52:1,2-2012. ©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London
Teapot with lid, Dehua white porcelain, by Lei Aiguo, 2018, Dehua, Museum no. FE.222:1-2018
©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London
苏献忠, 山水, 2018
© 苏献忠
17世纪 德化观⾳像, ⼼默⼦款, Museum no. C.548-1910.
©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London
请输
本文未标来源图片由 应健 提供
除在文中标明版权信息的内容外
图文版权均归设计互联所有
未经许可,请勿复制转载
如需获取转载权限,请私信公众号后台
延伸阅读:
左:《纸》系列陶瓷,苏献忠 © 设计互联
右:花,丁念祖,2019 © 设计互联
请输
关于设计互联
What's on 近期展览与活动
点击海报查看详情
👇点击“阅读原文",与设计互联